西装定制吉首哪里有卖的-西装定制吉首哪里有卖的啊
有什么党为人民服务的事?越详细越好!
人民公仆高翠英
2月25日,大雪过后的河北省张北县寒风凛冽。二台镇东滩村小学校长孙凯告诉记者:“等到一开学,我们学校就改名‘翠英小学’了。”
看着眼前8间宽敞、明亮的大教室,孙凯陷入回忆之中。一年半前的一天,张北县副县长高翠英前来检查工作。当时,几间低矮的土房塌了一角,雨水从屋顶的缝隙里滴滴答答落下来,孩子们的脚和桌椅腿泡在汪汪积水里。高翠英心痛得掉了泪,说:“再苦不能苦孩子!我来想办法。”随后,她东奔西走,帮助村里争取资金10万元,翻新了所有教室。
2004年12月2日,40岁的高翠英在下乡调研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噩耗传来,东滩村44名村民联名写信,请求将学校更名为“翠英小学”。
“工作就如她的生命!”
回忆起高翠英,张北县委书记魏福刚说:“在高翠英眼里,工作就如她的生命!”2002年1月,高翠英调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张北县副县长,分管文教卫生工作。上任后的一周内,她跑遍了全县18个乡镇,走访了全县30多所学校。为抓好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她制定了一整套调整方案,并千方百计到外边争取支持。
2003年4月初,在非典疫情严峻的日子里,高翠英无暇顾及因病发烧住院的儿子,坚守在抗击非典第一线。连续60多个日夜,她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走遍了全县所有乡镇、学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本来瘦弱的她,又消瘦了一圈。张北县计划免疫、卫生检验、地方病防治等7项工作获得了当年的市级先进。广播电视、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工作连续3年位居全市前列,这里都有高翠英的心血。
2004年“十一”前,她获知省卫生厅要选择5个县实施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不顾重病住院的母亲,连夜赶赴石家庄,为张北县争取资金315万元。等她赶回医院时,母亲已永远离她而去。
“她是党的好女儿!”
“她没有官架子,心里装着老百姓!”在整理高翠英遗物时,一个小小的笔记本,让在场的领导和同事们唏嘘一片。那上面记得密密麻麻,全是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的情况。哪家孩子快失学了,哪家的病媳妇又该复查了,哪所学校该搬迁了,哪个老教师的医药费该解决了……记得详详细细。
2004年,学生吴晓燕考上大学,全家却为7800元学费犯愁。高翠英来了。她说:“如果张北县文科状元念不成大学,我这个主管副县长也感到丢人!”她亲自跑有关部门,为吴晓燕争取到了4万元助学基金。
高翠英平时刻苦钻研,是公认的学习型干部。2003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并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
高翠英是张北人,在县里有很多亲友。在她当副县长的3年中,全县安排调动教师60余名,为县医院调入医务人员32名,她没有为一位亲友开过口。
得知高翠英因公殉职的消息后,孙凯和东滩村小学的30多名学生连夜制作了999朵白花,第二天早早赶到县城,摆放在高翠英遗体周围。12月4日,为高翠英送行那天,张北县殡仪馆里,上千名干部群众泪湿衣襟。高翠英的弟弟代表全家人向张北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姐姐的身上覆盖一面党旗,因为她是党的好女儿!
最近,河北省委追授高翠英“优秀人民公仆”称号。
人民公仆郑培明同志事迹
硬肩挑重担 公仆显本色 ?
2002年春节,一封特制的信寄到了湖南省委。一张剪裁过的红纸作为信
纸,寄信人为它精心装饰了金边。信中写道:“敬爱的首长,1990年你不辞
劳苦亲自爬上了我们崇山峻岭上的苗寨视察,访贫问苦,你是第一个能深入到我
们海拔1700米高山陡坡上的省委亲人……”?
这封字迹不太工整的信发自湖南的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米
良乡叭仁村。
收信人:郑培民。?
重任
1990年5月,湘潭市委书记郑培民被调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任
州委书记。?
湘潭和湘西,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湘潭是湖南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离省
会长沙只有1小时车程;湘西,是全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去省城要坐1
4小时火车。去湘西工作,是只有硬肩膀才能挑起来的重担子。多年来,省委一
直把湘西的脱贫致富放在突出位置。?
领导与郑培民谈话。刚一谈起去艰苦地区工作的重要性,郑培民笑了:“请
直说吧。”?
调动的意向被和盘托出。准备做郑培民思想工作的话没有必要说了。
平级调动,又是“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十几年后的今天,人们还在为他
的痛快回答而敬佩。?
郑培民一上任就问:“哪个村子最穷啊?”随后,就去了叭仁村。?
“叭仁”是苗语,意思为山顶上。要到达这个三面悬崖一面山的村寨,首先
要从湘西的首府坐车到乡里,然后,喘着粗气,手脚并用,徒步走上4个小时的
12公里陡峭山路。苗族群众之所以十几年后还记得郑培民,是因为他是住过这
里的最大的领导。在他之前,只有乡干部爬上过这个走起来累人也吓人的山
头。?
时隔多年,他在州干部大会上说过的8个字还像楔子一样钉在人们脑海里:
来湘西“三生有幸”;在湘西“埋头苦干”。?
郑培民接过前任的接力棒,率领全州干部群众继续围绕扶贫开发这根主线做
文章。?
湘西贫困。每逢青黄不接时,全州有三四成百姓断粮,政府不得不从外地调
入大量返销粮。
自治州开始推行“双两大”地膜玉米新技术。这是一项弯着腰,在田中豆腐
块大小方格周围摆两株苗的累活,郑培民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指挥,他带着机关干
部下地,自己弯着腰在田里干活,给农民演示。1992年春,在田里示范劳作
了几天的州委书记郑培民,一脚踩空,仰面摔下了三米多高的田坎,摔成了脑震
荡。?
书记的行动也是推行农业新技术的“科教示范”,从这一年起,全州的粮食
开始自给。?
学理工出身,又来自工业较发达的湘潭市,郑培民无疑比其他人更具有现代
化的工业理念,他看到的是湘西州未来10年后的发展前景。这个前景,又可能
是当地干部群众在短期内不能理解的,这是考验郑培民耐心的过程。他用手比划
过一个雁阵给干部们看:“大雁飞在天上,要有一个班长,就是领头雁。这个领
头雁啊,不能飞得太快,脱离开雁阵,就起不到头雁的作用了;可也不能飞得太
慢,混在雁阵里,就失去了头雁的作用。”?
湘西州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小水电,为自治州的发展起步奠定了
基础。然而,小水电受着季节的制约,也制约着湘西的进一步发展。但在当时的
观念和体制下,放弃了小水电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地方和一些部门的利益,因而阻
力重重。郑培民这时起了“头雁”的作用,果断决策:引进大电网。?
湘西州当时的湘泉酒厂,只是一个年上缴利税200多万元的小酒厂。郑培
民在前任扩建湘泉酒厂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支持了这个酒厂的三期扩建。如今,
壮大起来的湘泉酒厂已成为上市公司,自治州干部的工资,三元钱中就有两元来
自这个公司上缴的利税。?
现在看来,郑培民十几年前在湘西做的,虽然没有把政绩摆在自治州首府的
街面上,但却是为即将起飞的湘西州养壮身子骨,丰满羽翼而练的内功。这种打
底子的事情,不太显山露水,但却是那种要咬紧牙关努力的沉重活计。?
叭仁是个为水发愁的村庄。滴水贵如油,接济不上的时候,村民之间宁愿出
借粮食,却不愿让邻居拎走一桶水。郑培民去调查后,政府为村子通了水,拉了
电。村民们再不用走上16里路,拎着重重的木桶,吃力地到山沟里去提水了。
两年多时间,郑培民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乡镇。这只是
一个粗略到乡镇,尚不包括村寨的统计。除去在省里州里开会、办公需要的时间
,在“开门见山”的湘西,这是一个没有喘息之机的数字。?
妻子去湘西看他,一进屋,地上扔的是一双粘满泥巴的胶鞋,唯一一套出国
时置办的西装,在柜子里已被虫子蛀满了洞。郑培民拦住要帮他刷鞋的妻子:天
天都要穿,一出门,还是要粘泥的……?
形象是干出来的。在湘西州委的选举中,郑培民全票当选州委委员,全票当
选州委常委,全票当选州委书记。有的干部誉称他是“三个百分之百”,郑培民
当即纠正说:“只有一个百分之百,那就是全州人民对***百分之百的信任和
感情!”?
火禾公路,这条在凤凰县地图上细得像根线的乡级公路,在火炉坪乡500
多户群众的心中,大得像一片天。?
修这条公路时,郑培民已经调到了省委,火炉坪乡依然是他的联系点。他领
着技术人员,吃着缓解心脏病的药,晃晃悠悠地攀上悬崖峭壁去勘察。为这条路
,郑培民十分少见地向自治州一个熟识的干部发了火:“你敢糊弄我?公路的配
套资金为什么不到位?怎么向老百姓交代?”?
十几公里的火禾公路打通了,是全州标准最高的乡级公路。山外的小贩开着
车,直接停到山里人的门外,把一筐筐的猕猴桃搬上了车;高兴的苗族村民守着
家门口卖西瓜,卖掉一个,就在西瓜上拍一下:“这是郑书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
火炉坪乡的苗族群众坚持要把剪彩的光荣留给郑培民,哪怕是为了将就郑培
民繁忙的工作,把公路正式通车的日子一推再推。他们去年7月就写好了大红的
标语,等着郑培民亲手把它们展开。他们想,郑书记虽然听不懂苗语,但是,老
百姓欢天喜地的表情,他看得懂啊!
真情
在湖南,常常会听到人说:“培民书记是我的好朋友。培民书记像我的好兄
长。”?
说这话的人大都是普通百姓。该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和多么平等的关系,才
能让他们自信地将一个称为自己的朋友??
曾令超,一位司法干部,在一次维护社会治安的事件中受伤,双目失明,后
来从事文学创作。他听说了兼任省残联名誉主席郑培民的名字,写信去希望得到
郑培民的题词。?
犟犟的老曾打定主意只写一封信:如果郑培民不回信,那我也犯不上巴结他
,管他是多大的官!?
回信来了,曾家的电话也响了。?
半个多小时的电话里,郑培民详细询问了曾令超的各种情况。他怕在纸框子
里摸索着记录的曾令超不方便,把自己家里和办公室的电话重复了三四遍。?
最后,郑培民一定要等到曾令超放下电话后,自己才挂电话。老曾实在受不
了这等“待遇”,坚持让郑书记先放电话,推来推去,还是老曾拗不过书记。以
后,在他俩的交往中,这已成为习惯,也成了默契:每次,郑培民都要听到电话
那边“咔嗒”一声,自己才轻轻挂上电话。见了面,郑培民一把抱住了什么都看
不见的曾令超:“你摸摸我,咱俩高矮胖瘦差不多!”他又摸摸曾令超脸上的伤
疤:“阴天下雨会疼吗?”?
热茶倒好,先放在一边。等到不烫了,郑培民才端到老曾手上,“现在可以
喝了。”?
湖南桃源县漳江镇有个川湘饭庄。说是饭庄,其实就是个灰头土脸的路边小
店,小到只有两张桌子,走在路上一眨巴眼就可以略过它。郑培民偏偏与这家饭
店的老板李德胜成了朋友。
李德胜身有残疾,虽为“老板”,日子仍显艰难。每次往来湘西州与长沙,
只要是坐汽车,郑培民一行人准会到李老板的鸡毛小店吃饭。每次,郑培民都要
从包包里扯出一条特意带来的香烟:“给,拿着抽!”李老板也有礼物回赠:自
家渍的酸萝卜泡菜。?
就是当上了省里的领导,只要路过,郑培民的笑脸还是不改,照样交钱吃饭
。?
其实,李德胜的小饭馆所处的位置并非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饭菜手艺也没有
什么特殊之处。郑培民的秘书、司机都明白,培民书记用这种办法既可了解民情
,又不给当地政府添麻烦,也照顾了李德胜一家的生计。可郑培民却又从不说破
,他顾及的,是残疾人既要养家糊口,又不轻易受人施舍的尊严。?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句话出自郑培民的心。即使当了大干部,郑培
民还是像一棵永远不会离开大地的大树,枝蔓扬得越高,根往泥土里扎得越深,
他的根系牢牢地扎在“人民”二字上。?
凡是群众写给他的信,郑培民总是坚持自己拆看。下农村,郑培民要到农民
家去,掀开锅盖,瞧瞧吃的什么饭;看看猪圈牛栏的家畜,撩开蚊帐摸摸农民床
上的被褥。郑书记还爱在农民家吃饭,筷子直奔油辣的农家菜,粗糙的饭食也嚼
得津津有味。有时,他还会宿在农家。这个住宿的人家他会留意选一下。在湘西
州永顺县高坪乡雨龙村,他每次去那儿,都住在一户孤寡老人家。郑培民心里明
白,农村的孤老,没有子女照顾,精神上孤寂,有时也难免被不懂事的乡邻欺负
,他要用自己的行动,为孤寡老人带来精神上的支持和尊重。?
郑培民是个心细的人。他回湘西,有两件事必须做——陪老同志吃一顿饭,
打一次扑克;他下乡,在乡镇和农民家吃饭,一定会把饭钱交上——“老百姓生
活得不容易!”?
一次,走进火炉坪村,郑培民发现一位老人在远处招手,村干部向他解释,
这是村里的五保户,80多岁了,没见过省里的大干部,想把你看得清楚一些。
“那好,我和老人照张像,让老人家看个够!”郑培民笑着走了过去。
一天晚上,工作结束得早,郑培民兴致颇高,“走啊,咱们也去尝尝夜宵!
”?
趁司机停车,郑培民站在夜宵店门口,与摆槟榔摊的小贩聊起来。小贩告诉
他,自己是下岗职工,父亲得了癌症,一天摆摊下来赚的钱刚刚可以供一家人糊
口。?
郑培民心里难受极了。他转身离开,“你看人家生活得多艰难!这夜宵怎么
吃得下去!”
对郑培民来说,他与普通的百姓,压根是长在一起的,他的心为他们而快乐
,为他们而疼痛。
砥柱
1998年,惊涛骇浪挑战常德。?
湖南常德市安乡县,身受长江和澧水、沅水三大水系夹击,临洪大堤长达4
00公里,是历史悠久的“洪水走廊”。?
1998年7月24日晚,安乡县安造垸溃垸。这个垸子里,有县城和5个
乡镇、一个农场,共18万人,其中四分之三的人口和财产,集中在安乡县城。
如果县城不保,那么汹涌而来的洪水可以一直淹到三楼。当时的安乡县城,电力
中断,一片漆黑,老百姓几乎都搬空了,就是没有离开家园的人,也搬到了相对
安全的顶楼上。
正当人们惶惶不安,没有主心骨的时候,郑培民来了。他不是象征性地点个
卯就走,而是安营扎寨,住进了黑洞洞的县委招待所。“指挥抗洪的
和百姓一起住进了‘水围子’”。消息不胫而走,人们悬着的心,咕咚一声落了
地。
身为省委领导的郑培民十分清楚这个时候冲上前线、指挥抗洪的份量。他多
年来对水利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战胜洪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郑培民在安乡指挥了三大战役:赶在洪水扑到之前,抢修了一条11公里的
隔堤,保住了安乡县城;指挥堵塞书院洲溃口,用血肉之躯扼住了洪水之喉;湖
北境内的黄金大垸溃决后,统帅抗洪大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北大堤保卫战,
拒千里洪峰于湖南重镇常德市之外……?
就着堤外滚滚洪水,郑培民坐在堤上,吃着盒饭,静静地度过了自己的55
岁生日。
雨过天睛,骄阳似火。居住在大堤上的4万灾民头顶烈日,衣食不足,缺少
清洁的饮用水和药品,眼看疾病就要在大堤上流行。?
路过大堤的郑培民告诉司机“绕道走”——他不忍看着灾民们一边让太阳晒
着,一边还呼吸着他的车扬起的灰尘。但郑培民的心却没有绕着走,他拍板,要
在3天的时间内,把几万灾民转移到可以吃上饭、喝上水的垸子里去。
命令一下,故土难离的灾民们落着泪,望着只落出屋顶的家园,一步一回头
地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土地。指挥部及时调来育苗的蔬菜种子,衣食无忧后,灾民
用最快速度恢复了生活和生产。?接着,开展防疫工作的省医疗队来了,帐篷学
校搭起来了。堤外洪水滔滔,堤上书声琅琅,帐篷顶上,红旗飘飘。?
水灾过后,郑培民提出,让老百姓从水窝子里搬出来,住到山上去。
中央提出移民建镇后,郑培民从方案到资金的落实都一一过问。他一遍又一
遍地叮嘱:那是中央给农民的钱,不许坑农民的钱!?
地方同志向郑培民表示,在抗洪中,当地政府连书记的生活也无法照顾,心
里十分歉意,最后想送点礼物表示一下。
一句很重的话从素来温和的郑培民嘴里扔出来:“老百姓遭了那么大的灾,
你们还要表示什么?!”?
抗洪期间,郑培民平均一天只睡两个小时,情况紧急时甚至还要冲上去搬麻
袋抢险,这对他这样一个身患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危险
了。
省委领导也牵挂着他的身体,下命令:每天要保证郑培民吃上两个鸡蛋!
然而,郑培民关心的还是他人。听说一位同志因为血压高而住进医院了,就
连忙去看望。?
从医院出来,知道郑培民病情的同志心里酸酸的:人家低压高到了95就可
以休息了,可低压已经升到105的郑书记,却天天还要在夜里两三点钟,到大
堤上查管涌!
郑培民深知身体的重要性,他说过,“身体是1,政绩、家庭、知识等是1
后面的0,0越多,成绩越大,但没有了1,再多的0都是0”。但个人的身家
幸福怎么能与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相比?受命于危急之刻,面对重于泰山的责任
,他已经做好了“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准备。?
郑培民在大堤上,整整呆了60多天,400公里的长堤在他脚下踏过不止
一遍。回到家里,掉了20多斤肉的郑培民对妻子说了实话:“这次抗洪,是对
我生命极限的挑战!”?
其实,平时的郑培民不属于那种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型的领导,哪怕是创新
和开拓性的工作,他也是稳稳当当、扎扎实实地去做,从来不搞轰动效应。?
郑培民曾经分管过湖南省的教育。搞减轻学生的负担,他去翻学生们的书包
,看哪一种教材是必需的,哪些是额外负担。?
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郑培民亲自调查了两个月,走访了40多人,然后才
做决定。他说:“稳健决策,决不能留下后遗症,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决策正
确,是造福百姓;否则,是造祸百姓。”?
正因为这样的一步一个脚印,在郑培民分管期间,湖南的基础教育工作更上
层楼,全省教师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素质教育的“汨罗经验”推广到全国;湖
南广播电视节目在全国早早地上了卫星,无论是思路,还是行动,都走在全国同
行的前面。
分管干部工作时,郑培民跟干部说话,不是暴风骤雨,而是春风化雨。和他
有过接触的干部都反映,郑培民不居功,不诿过,敢于承担责任;他当面敢于批
评人,背后却保护人;他表里如一,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在他手下工作,觉得
安全、踏实……?
谈到自己曾经的副手郑培民,湖南杨正午很有感触:“一个领导干
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能做到有口皆碑,很不容易!”
考验
比起普通百姓,领导干部会更多地面对诱惑和考验。在领导岗位上真正做到
固守操守,承受考验,比常人更难。?
“考验”二字,力重千钧。?
几年前,郑培民的家,蒙受了一次小偷的“考验”。两个小偷撬
门进入没有装防盗门的郑家,把所有的抽屉全倒出来,连柜子里的衣服全都抖出
来捏过了,也没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
翻腾到最后,他们只从郑家偷了4000元现钱和两条烟。
4000元钱,是郑培民女儿出差后尚未归还的公款。?
几个月后,盗窃案告破,小偷的坦白与郑家报案的数字,完全吻合。?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老百姓眼里,郑培民就是
个在廉政问题上一辈子干干净净、只做好事的人。?
对于下级单位送的礼物,郑培民从来是能拒就拒,自己拒不了就让秘书去退
。?
集邮,可说是郑培民唯一的爱好。就是这个爱好,他也绝对保密,生怕有人
投其所好。?
无论是调离湘潭还是调离湘西,不喜张扬的郑培民总是挑选在早晨未上班之
时悄悄离去,而且事先不告诉周围人,他不想惊扰大家,也怕可能送来的人情礼
。?
郑培民记日记的习惯是大学时养成的。走上领导岗位,这个一日三省其身的
习惯细分为备忘录、工作笔记和日记。他收到的每一笔稿费,数额、收到的时间
及发放单位都在工作笔记上有详细记录,稿费的出路只有一个:交秘书登记收存
。?
这是郑培民在湘西州工作时的一段日记:“这次回湘潭度春节,我谢绝了办
公室派车送我的盛情,同时谢绝了办公室要为我报销路费的好意。坚持自费返家
,往返火车票近80元,自己掏腰包。有人讲我太板,我想,宁肯自己吃亏,对
自己严格要求,是一个***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自觉做到的。”?
还是一段日记:“在吉首给两个孩子分别订做了一件羽绒上衣,这是我给孩
子们买东西中最大的一次,计247.61元。不占企业的一点便宜。”?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郑培民就先后担任市委书记、州委书记、副、
,又曾长期分管全省农业、文教、政法和党群工作,可谓位高权重。
但他总强调,“情浓钱淡,永葆清白”,“君子之交淡如水”。?
郑培民偶尔也会收下极少一部分礼物。但送礼物者必须符合两个前提,一是
极为熟识的亲友、如同亲人一般的老部下、老同事;二是正常的人情往来,而不
是有事求他而送礼。
今年春节,他十几年前的老秘书去看他,送的礼物是一篓水果和两桶瓜子,
郑培民高兴地收下了,但转身又拎出两瓶酒,价值远高于送来的东西:“把这个
拿去!”?
“对待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郑培民写得清楚,做得更明白。?
家风
“手拉手,户外走,说说话,散散心,情切切,意绵绵,身体好,永相伴。
”与妻子的一次散步,被郑培民在日记中诗意地记录下来。?
他的家,是尽人皆知的美满家庭,郑培民很爱他的妻子和儿女。只是他从不
用手中的职权来表达这份感情,他深知,权力是人民给的,是为人民做事的。?
几十年中,郑培民的职位一直在变动,而他的妻子杨力求的工作单位只变动
过一次,就是从湘潭市新华书店调到了省新华书店,职务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工。
调到长沙后,杨力求上班要走上40多分钟。她不会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
也不方便,多年来,她一直走路上下班。郑培民托人为妻子买鞋,指明买那种柔
软的、平底粘胶的鞋子,他要让妻子在风吹雨打的路上,走得舒服一些。但这个
有情有意的丈夫却从不让妻子搭他的顺路车。?
妻子敬重郑培民的为人,更注重维护丈夫的形象。杨力求有个“三不”:不
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们的儿子说:“在廉政
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
郑培民的日记,折射出“后门”的坚固:“某某同志来家,我不在家,请我
爱人转给我一封推荐信,并送了5000元,讲请力求旅游用。力求当即指出,
这是送‘错误’给我们,绝对不能收。”?
郑培民的儿子曾经有过被爸爸从车上赶下来的经历。他在湘潭大学读书时,
有一次爸爸从长沙去六七十公里外的湘潭开会,正在家中休假的孩子,便想搭便
车去学校。谁知郑培民一上车,看到已坐在车里的儿子,立即严辞厉色、毫不留
情地把孩子从车上轰了下来。?
郑培民曾这样鼓励自己的孩子读书上进,“与其我留给你们财富,不如给你
们留下创造财富的能力。读书,就是创造财富的能力!”?
孩子长大成人,每次出远门,郑培民从来不多说什么,他只是弯下胖胖的腰
身,默默地帮儿女一件一件叠衣服,再一件一件放在箱子里。?
只有一次郑培民的话很多,那是儿子代表大学生去台湾参加交流活动前:?
“多给大家讲讲湖南吧!湖南的特点是三乡一地。鱼米之乡,袁隆平的杂交
水稻,刘筠教授培育的湘云鲫是突出的代表;还是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之乡;一
地,是旅游胜地,张家界、凤凰古城中外闻名!”?
“湖南人会读书,‘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会种粮,还是古人的话,‘湖
广熟,天下足’嘛!会打仗,从来就是无湘不成军!”?
“湖南人有先忧后乐精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写着,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湖南人有求索精神,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而求索’;湖南人有牺牲精神,谭嗣同有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湖南人还有敢于革命的精神,毛主席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多么豪迈!多有气势!”?
……?
郑培民做成的文化与精神的盛宴,足以使儿子品味一生。?
呼唤?
至今,谁都不忍告诉湘西凤凰县叭仁村的村民们,他们用金边框着的新春祝
福,郑书记没有看到。当秘书含着眼泪打开它时,百姓爱戴的培民书记,已与他
们天人永隔。?
今年3月11日,郑培民被抽调到北京参加中央干部考察组,工作中,急性
心肌梗塞突发。?
连郑培民自己都不会相信,困扰了他多年的病魔,一转脸就会变成神。在
赶往北京医院的路上,他已无力地倒在秘书肩膀上,嘴里还在嘱咐司机,“别闯
红灯”。
谁想得到,一棵生命的大树就这样倒下!?
郑培民记了40多年的日记,中止在他去世的那一天。就在前一天,他还在
电话中叮嘱妻子:“你也是五十几岁的人了,也不是个铁砣,要注意一下身体。
”临挂电话时,郑培民轻松地对妻子说:“别惦记我,愿你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
可是,一贯为别人着想的培民书记,你可知道,你的离去,让多少人彻夜难
眠,多少人泪飞如雨!他们怎么能有一个好心情!?
湘潭市的老部下们最后一次看到你是今年春节。这次回湘潭拜年,你一反往
常,从汽车里拿出几件礼物,在场的几个老部下人人有份。?
回想此情此景,老部下们泪眼模糊了。培民书记呀,你是在向我们告别吗?
要是工作没做好,你可以批评我们,你不能一甩手就走,而且一
请问中国十个赶紧去的地方是哪里啊?
中国最值得去的10座小城市
丽江:云南的桃花源
位于“彩云之南”——云南西北方的丽江,几年前许多人还误将其当作一条小江,现在可谓盛名在外,联合国就将其确定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其实,早在明清时,丽江就享誉中原,其城关大研镇的黑龙潭,潭水澄清,明洁如玉,游鱼细石,历历在目。在玉泉公园,低头叹水,见一雪山倒影其间,终年不化。仰头看山,山就在城西北,为玉龙雪山。玉龙雪山山顶雪峰皎皎,山腰岗峦碧翠,其间常见云带缥缈,真是风光无限。山那边还不时隐约传来惊涛拍岸之声,那里有闻名遐迩的虎跳峡。
走在丽江的石板小路上,你突然感觉自己犹如东晋武陵人,误入桃花源,只见楼宇错落,屋舍俨然,纳西民风朴素,鸡犬相闻,古意盎然。这里因为远离战火和现代工业,是明代殿宇保持比较完整的地方,据说是丽江土司木氏在其鼎盛时期仿北京紫禁城之制而建,也有金水桥,也有三大殿,更有“御苑”。殿宇群落中的大宝积宫与玻璃殿中,四面墙壁画有大面积的宗教题材的壁画,色彩富丽,风格粗犷,集汉、藏、纳西、白等族绘画于一体,古风肃然。
平遥:拍古装戏的天然布景
在历经沧桑的古晋大地上,从太原市往西南方向走,顺着酒香浓郁的汾河,走到约90多公里处,见一古城雄立,形貌敦厚,此为平遥。平遥古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因此被联合国选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越护城河,穿拱形城门,登城楼,见城楼角楼四立,射孔与了望洞环布;城外四野开阔,南北无阻。当此情境,自己仿佛青衫布衣的古人,有念天地之悠悠之感。下城楼,又见房屋青砖白瓦,飞檐翘角,商号铺面沿途可见,古风古貌,如古装**场景。事实上,当许多古装戏都于此地拍摄外景时,连布景都不用。
80年代初,平遥曾出台了一套全面改选古城的至今仍让人后怕的规划,好在同济大学几位建筑系的教授在附近考察古建筑,闻讯立即赶往平遥,并八方呼吁。方使平遥的近百条古街巷以及数千座民居保存至今,成为了记录明清社会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延安:永远的圣地
虽然延安在中国早已妇孺皆知,并且名声在外,但直到今天,延安人口还不过20万,说它是小地方实不为过。1935年以后,历史就选择了延安,一个抽旱烟、吃辣子的大个子湖南人在这里点燃了星星之火,不久以后就照亮了中国,延安的宝塔山成了当时年轻人朝圣的地方。时隔30年以后,那个大个子又大手一挥,上山下乡成为城里人的时尚,许多北京人又奔赴延安,在那里成了知青。今天,延安还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尽管许多人已经对杨家岭的灯火、枣园的灯光、王家坪的舞会耳熟能详,但历史毕竟在这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峙的延河中转了一个弯,亲临其境,触摸每一片厚重沉实的黄土,穿越老人家们的旧居和窑洞,然后沉思,你会感悟到一种别处无法得到的东西。
凤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情
读过《边城》的人都对翠翠和翠翠生活的地方留下了美好的想象:翠翠清澈如水的性情和恋情,乡民朴实旷达的作风,月光下水边的吊角楼等等。《边城》是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所作,写的就是湘西的凤凰县。
凤凰县位于吉首市与怀化市之间偏西的地方,城区傍沱江而建,沱江如酒,沿江的吊角楼就如美人醉酒一样憨态可掬。城内大街小巷中辣子与熏肉的香味四季飘香,多情湘女,婆娑而过。有月光的晚上,苗民男女的对歌声可惊醒每一扇临水的窗户。出了城,见一山如利剑穿空,拔地而起,曰天星山。进山,再见斧削刀砍的绝壁中一清溪婉转。跨过清溪,登栈道,古树夹道,怪石峥嵘。上山顶,一平台豁然开朗,中有一方池为“天池”,汩汩溪流,却久旱不涸,常有麝獐叹水,百鸟低回。下得山来,性犹未尽,去奇梁洞。沿溪水入洞,洞内有云雾山、天堂、龙宫、阴阳河等景,收桂林、张家界奇景于一洞。出洞入江,可再去看湘西最大的瀑布大龙洞和黄丝桥古城。
西昌:卫星从这里上天
位于四川省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安宁河沿岸、成昆铁路线上的西昌,作为中国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已经伴随着中国卫星以及其他国家的卫星的多次升空而名闻遐迩。西昌可以说是中国高科技之旅的首站,在那里,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巨大的火箭发射架,而且能了解卫星发射的全部过程。走出市区,城南约5公里的泸山上有“光福寺”。该寺特别之处在于其寺内的石碑记载了西昌及周边地区的地震发生情况,此确为中国罕见,更印证了西昌是中国的科技城。
感受西昌的科技之余,轻松一下,可去市东南2.5公里的邛海,邛海为湖,湖水晶莹,蒲苇苒苒。邛海四时美景各异,秋冬尤佳,秋有明月推波若白鹅,冬雪皑皑邛海暖,候鸟至;或去螺吉山原始森林,林中小熊猫噙竹,獐麂飞驰,有飞瀑,有海子。
吐鲁番:《西游记》中的神奇美景
吐鲁番市位于乌鲁木齐以西、中国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中央,因“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而闻名于世。事实上,当年的玄奘的确经过吐鲁番市,他曾在今天位于市东南约40公里的高昌故城歇息一月。当时的高昌是丝绸路上的一个重镇,今天,游历故城,见断壁残垣,砖石瓦片,可以想见昔日繁华。而火焰山也并非虚构,只不过火焰山的火焰非真火焰而是烈日下的红砂岩灼灼闪光、热气蒸腾似火焰而已。虽然火焰山是我国最炎热的地区,但山里多沟谷,谷中泉水环绕,林木葱茏,庐舍毗接,生产葡萄瓜果,其中的葡萄沟令人流连忘返,而葡萄沟生产的无核白葡萄则令人垂涎欲滴。
维吾尔族人热情好客,入吐鲁番市,随处可见头戴四楞小花帽、着长袍的男子和着西装上衣裙子的女子,并向你打招呼“牙克西姆斯孜(您好)”。城东南有苏公塔和高昌故城的公共墓地,墓穴干燥,地势干燥,形成了天然的无菌环境,成为干尸极好的天然保管场所。城东北有千佛洞,人文与自然景观两相其美。
凭祥:离越南最近的地方
凭祥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的中越边境上,没有另外一个城市比凭祥更能作为中越关系的历史见证,市西南约18公里的友谊关名字的变迁便可作证明。友谊关始建于明末,时称镇夷关,明末为镇南关。清时老将冯子才曾于此抗击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解放后,中越交好,镇南关改名睦南关、友谊关;70年代末,因为越南不自量力入侵,中越交恶,友谊关又成镇南关;80年代后,中越恢复邦交,镇南关又成友谊关。
如今,凭祥成为中越边境贸易第一大站,走在凭祥炎热而狭窄的街道上,随时都可以见到些头戴草帽、身材矮小、面庞黝黑的越南人,他们或者兜售越南土特产和走私品,或者大肆抢购中国物美价廉的日用品。凭祥多壮族人,口嚼槟榔如嚼口香糖,食五色饭,并以槟榔和五色饭招待客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凭祥,这个昔日的军事重镇,如今商业气氛浓郁,充满异国情调,甚至有点光怪陆离。
泽当:藏人起源的传说
相传在西藏的神山“贡布山”上有三个仙洞,分别住着一位菩萨、一只因犯了戒律而由神仙变成的猴子和一位美丽的妖女,后来猴子在菩萨的授意下娶了妖女,生下了六只猴子,猴子一代一代繁衍下去而进化成为今日的藏族。贡布山的猴子洞是藏族的发源地,而它的具体位置就在拉萨东南约200公里的泽当。在泽当,不仅有刻满经符的猴子洞,而且还有藏族的第一块田和第一间屋。第一块田座落于泽当的北面,相传这块田是天神送给猴子种植食粮的,所以每逢播种时,人们都会在神田里抓一把土撒在自己的田上,祈求丰收;第一间屋位于泽当附近的乃东县,相传是藏民为他们的赞普修建的第一座房屋“雍布拉岗”,也是第一代赞普的王宫。雍布拉岗虽然已经破败,但昔日虎踞龙盘,雄伟壮丽之势依然可辨。在泽当,吃着飘香的糍粑和酥油茶、青稞酒,看着目光虔诚的身着氆氇长袍的藏民潜忍而过,想起自己此刻就在藏族的繁衍地雅砻河地区,心中更增添了一份对西藏的神奇感受。
玛多:追溯黄河源头
要指出玛多精确的相对位置实在并不容易,因为它邻近的四周并没有大的城市,我们只能说它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面遥远的地方。玛多是黄河上游第一个县城,人口稀少,气候恶劣,海拔4000多米,然而却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因为中华文化的摇篮——黄河的源头就位于此县境内,自古以来人们就纷纷来此寻根溯源。在玛多县的西郊有黄河的第一桥,此地黄河水清澈见底,漫步桥上,思忆遥迢,情趣别样。再往西,见鄂陵湖及鄂陵湖西20公里的扎陵湖,这两个湖仿如一双明珠镶嵌在黄河的上游。再源流而上,水清天阔,沿途一派藏乡牧区风光,牧草丰美,牛羊成群,有星宿海、约古宗列渠及著名的卡日曲。若是冬春至,可凿冰捕鱼,见候鸟数万。
兴城:远离工业的海滨小城
从山海关出了关,沿着辽东湾一直北行,第一个到达的城市就是兴城。兴城是渤海之滨的古城,亦是新开发的旅游疗养胜地。虽然风景无限,但是兴城“城小言微”,养在深闺尚不为人所识。兴城辽时开始建县,未遭战火,远离工业,是我国现存古城中最完好的一座,这点上它甚至胜过丽江和平遥。市内温泉非常有名,有温泉河和温泉井,东北大帅张作霖就因其温泉质好,曾于市中心建别墅一座。兴城市傍海而建,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绿荫夹道,房屋整齐。其海滨浴场可容20万人,水洁沙亮,被誉为北戴河第二。市北面有望海亭和望海塔,登高观海,海风乍起,水何澹澹,海鸥白帆尽收眼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